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重庆英才】重庆青年拔尖人才——孟景:从“心”所欲 喻理于研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潘玺 管彤 卫天海   编辑:毛宇、何瑶   发布日期:2020-12-02   点击数: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重庆市于2019年推出统一聚才品牌——重庆英才计划,遴选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专业人才。自此项重要人才工程开启以来,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优秀人才及科研团队陆续入选。

他们或是不忘初心、引领创新的优秀科学家,或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的名家名师,或是穷理致知、激流勇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是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或是同心合力、稳步前行的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扎根于各自领域的重师英才,勇担责任、攻坚克难,系国家发展与学校振兴于双肩,将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到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前进征程中。在重师成长,为时代奉献,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优秀人才已汇聚成了一股具有重师烙印、推动时代发展的科研力量。

近期,学校将召开科研工作大会,进一步为科技创新厚植土壤、为人才发展释放空间。借此契机,学校官网将持续推出重师英才人物系列报道,讲好重师英才故事,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全校师生一起学习、领略英才的优秀品质和治学态度,汲取精神力量,为学校发展书写新篇章。

孟景,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应用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涉及特殊人群心理与教育、健全人格与同理心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其论文见国际高水平期刊Neurolmage、Neuropsychologia、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Biologica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Frontiers in PsychologyPLOS ONE,国内学科级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重庆市2018年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9年重庆英才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2019年11月8日,重庆英才计划第一批入选人才(团队)名单公布,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孟景成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这也是孟景第一次申报该项目。

“走心理学这条路,总想为别人做些什么”

回溯一切的起点,大约是在三十年前的一天。

那一天,还是孩童的孟景,被爸爸妈妈紧紧拉着,护在身后,但她的眼睛却紧紧盯着那个独自蹲在墙角边安静数着蚂蚁的小男孩——他刚刚才叫喊着大发了一通脾气。同龄伙伴的低语声飘进耳朵:“看看那个小疯子、小傻子,可不能和他一块儿玩!”年幼的她在那时并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她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爱好研究儒学的父亲从小就对孟景言传身教:“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对孟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从小奉行要永远在人生中寻找意义的价值观。于是,一个念头种子般地埋下了,静待着某时某日破土而出。

“现在想来,其实那就是我选择心理学的‘初衷’吧。”这位年轻的心理学研究者从回忆中返回到现实,平静地说:“后来那个小男孩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不疯、也不傻,他只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从那时起我就老在心里想着,自己究竟可以为他,为他们,做些什么?”

2002年的夏天,高考结束后,孟景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填报本科志愿。心理学就在这时走进了孟景的视野。儿时经历的深刻印象、对这一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心,让这个山东姑娘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孟景决定,要学习心理学专业。然而,在当时,心理学并不是一个热门的专业,甚至被许多人唱衰,在这样的背景下,父母的鼓励和教诲支持着她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踏上了心理学这条路,便是18年的躬耕不辍。2002年9月,孟景进入鲁东大学心理学专业就读。本科毕业后,孟景南下重庆求学,顺利考取了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师从心理学界泰斗黄希庭教授,也是在此时,孟景才真正从知识的汲取者转变为探索者,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科研不苦,这是我的兴趣”

“世界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自己的工作。”孟景称自己“幸运”。但能将兴趣转化成工作的劲头也是一种难得的心态。

位于重师特教楼T2419的脑电和眼动实验室是孟景老师的“根据地”,没有教学任务时,她便会前来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脑电实验室里仪器不多,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孟景也总能让这里充满学术氛围。

她常常从网上淘回许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就比如实验室桌上正摆着的机械蜘蛛玩具和一本会发光的书。它们的新奇之处就在于,使用者戴上脑电波采集器后,脑电波的信号会被采集器采集转换并遥控机械蜘蛛玩具爬行,让使用者更直观地看到脑电波的力量。“使用者的注意力越集中,蜘蛛就爬的越快,书本也就越亮”实验室的学生在一旁介绍道。

“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和积极、创新、向上的劲头。”在孟景的言传身教下,实验室的研究生们时刻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兴奋。

然而,孟景对心理学的兴趣并不是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本科期间的她对心理学的兴趣不大,本科课堂知识与她对心理学的预期有很大出入,课本上没有“读心术”、没有“微表情”、更没有“催眠”……只有单调而枯燥的理论。失去了兴趣的支撑,差一点点孟景就想要放弃,但她仍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在黄希庭教授门下读研的孟景,终于体会到研究生阶段与本科学习阶段的巨大差别,在研究的路上再次焕发出对心理学的兴趣。

她感念于读研期间,黄希庭教授对她在逻辑思维上的严格训练。“我记得黄老师跟我说,‘如果你想要做一辈子研究的话,一定要从一篇综述开始。用一个有逻辑的方式把本领域当中前人的研究系统地总结整理出来,用论文的方式展现给别人看。’”逐字斟酌,逐句修改,推翻重来,仔细总结……四个月的时间,她斟酌着综述中每一个用词的准确性,每一句论证的清晰程度;查遍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不断地深入思考请教。她就在这些书本围出的方寸天地与自己做着艰苦的斗争,力求要将每一则细微的论证都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程序,甚至在其他同学的论文都已经发表时,孟景还在为自己的综述不断润色,这些枯燥辛苦的工作只为了得到最科学、最严谨的成果。综述最终得以发表,但对孟景来说,这不仅代表着她在科研之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果,还帮助她找寻到了科研的美妙之处——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难题。

在孟景心中,科研工作总能带给自己惊喜,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单调,但她坚信,只有当自己充满兴趣的去研究一个领域时,才会不断有好的想法。多年来,孟景一直关注着健全人格与自闭症等领域。

“自闭症,可能来源于共情能力的缺失”,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不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喜欢和别人进行交流。当下,在自闭症诊断领域,大多数时候需要凭借医生和研究者的经验与观察。即使有评估量表,指标的评分也更倾向于依据主观判断。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指标的把握,可能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诊断。”“确诊为自闭症的个体越来越多,美国的患病率甚至已经高达1/58,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对这个患病率孟景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患者数量可能的确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医学界对自闭症诊断的标准越来越宽泛,也可能是导致患病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医学上可以通过心电图诊断心脏病,我们希望也能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指标诊断自闭症,这就是我们目前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孟景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标准近乎“苛刻”,虽然她自称不是一个纯粹的“完美主义者”,但她热爱这种“苛刻”,追求在反复的实验中趋近的真理之美。同时她也深深意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很难。问及未来在科研上是否有其他攻关方向,孟景摇了摇头,又坚定地点了点头,“我对心理学自闭症共情领域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研究,这一个领域就足以让我用一辈子去研究。”她会一直保持初衷,在这个领域上做深做精。研究生李雄(现已读博)因此感慨,“每次和孟景老师的交谈,对我的人生规划、价值观都影响很大。”

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祚山对孟景所做的项目很是认可。“孟老师的课题和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专业发展的背景和需求有很大的关联,她的自闭症儿童脑科学的研究课题契合学校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两块重点发展方向,这是学校未来的发展重心。特殊教育这一块儿需要心理学科基础,孟老师这样的一个团队可以为学校的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不仅要精确,而且要美”

“意识”问题一直是哲学家、科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它的出现给宇宙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意识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孟景为实验室亲手绘制了标志logo,挂在实验室墙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置于人的头部,脑电波化作了五彩的丝带迎风飞扬,俨然一个沉思者的侧颜——这象征着对心理与意识世界无穷的好奇心以及对世间真理最纯粹之美的追求,而这一切正是推动着她在科研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为什么画成这么多不同的颜色?”

“因为好看!”

不光研究心理学,孟景还会材料组装、声音处理、PS等多种技术。“我们的实验材料都是自己做的,就连我的婚纱照也是自己PS的。可省钱了呢!”单纯探讨学术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可用美的眼光去探究事物,科研就变得无比美妙。

“我们做研究一方面要精确、要科学,一方面还要美。”用孟景的话来说,能用比较简单、简洁的方式去说明、揭示真理,是美的;能付诸于实践,帮助到其他人,亦是美的。除此之外,还有做实验数据的美,一组数据怎样呈现能让人清楚明白,一张图表怎样排列能够让人赏心悦目,一句话怎么说能让人读的痛快……“我发现很多人忽视了这种美,生活中有很多美,大自然的美,人怎么打扮自己,以及赏心悦目地做一些事情。这种能力也是我们需要的”。

很多时候,孟景带着她的研究生团队一同做脑电波实验,在这类实验里常常需要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电刺激、冷刺激、热刺激、激光刺激等刺激方式,常常需要考虑如何在不伤害被试对象的前提下,把脑电波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出漂亮结果。

“刺激越强烈,信噪比就越好,呈现出的脑电波图形就越漂亮”

“那么安全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控呢?会不会伤害到被试?”

“这就是由我们自己亲自去试,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是为科研献身了。”

“哪有什么平衡?有的就是牺牲。”

听闻孟景入选了重庆市英才计划,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到十分开心。几乎所有的学生们都评价孟景老师是一个在科研上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人。但在生活中,她待人随和,可以无话不谈。

老师们也都给予孟景很高的评价。“不仅有着善良、包容、聪慧的美好品质,为家庭和孩子的成长默默付出,更有着科研者的踏实、认真、严谨和敏锐。”

但在孟景自己看来,自己第一次申报就入选了英才计划实在意外。“凡事只求半顺心即可”总被她挂在嘴边,她曾想,一次不中就再来一次,十件事做好五件就已值得满足。

除了青年科研人,身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孟景,家庭于她非常重要。科研任务再紧迫,她也一定会常陪在父母和孩子身边,一起读书、玩耍……实验室之外的她亦能怡然静气地生活。

在她看来,要平衡科研和生活不容易,必定需要妥协和牺牲。她牺牲了休闲时间,牺牲了运动时间,甚至缩短了个人的学术研究时间以向家庭妥协。“但是,我永远不会在我的教学工作与家庭的付出上打折扣,对学生和家人负责是我的原则。”她常常在深夜孩子睡着后,才有闲暇伏案科研,阅览学术前沿文献。“有时候我会非常撕裂”,做科研时,孟景有清晰的思路,很快便会达到她想要的结果,但陪伴孩子的过程却是另外一码事,“你需要慢下来,静静地去陪他成长”。

这便是孟景,她用亲身经历给出了自己关于热爱、关于奋斗的解读。在生活的这条路上,孟景肩负起了她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的不同使命。在科研的这座山上,孟景用严谨践行每个重师人所信仰的“厚德笃学,砺志创新”。初衷始终未变,而孟景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也终于在付出了种种努力之后,慢慢且不断得到升华。在孟景的身上,有一种让我们为之坚信的力量——坚信着,她能够始终保持着最积极最昂扬的心态,用执着的求索之姿,叩着真理的大门。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