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行动彰显担当。11月21日,学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重新组建了教职工核酸检测专项工作组,由副校长孟小军负责担任总指挥,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陈进东担任组长,杨瑶、尹伟欣、刘琴和彭景存担任组员,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落实疫情期间全校师生员工的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专项工作组自21日下午组织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操作流程及个人防护等相关业务培训开始,先后共有54名教师志愿者分三个批次于11月22日、24日,12月6日集结完成,共参与了16次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完成了近26万次核酸信息采集,与“天使白”齐心协力,守护了师生的“健康绿”。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对于22日早上首批上岗的18名教职工志愿者而言,进入高风险楼栋为每名学生核酸检测做扫码工作,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在这些定义为“高风险”的楼栋里,病毒也许无处不在,志愿者们却没有一丝犹豫和踌躇,相互学习和配合着穿上“大白”防护服,毅然与专业医务人员一起开始工作。
校内疫情伊始,为了让学生们及时、准确拿到检验结果,为了大家的“绿码”,所有人都在“拼命”,志愿者们全副武装投入“战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由于各种资源的紧缺和相应经验的不足,第二日核酸检测工作安排表经常需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协调完成,志愿者们却能够在早晨7点30分准时到达校医院集合,迅速投入新一轮采集工作。前五天近26500余人次/天的核酸检测采集量,既有高风险区封控楼栋的上门扫楼,又有进园区的扩面检测,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平均每人每次采样量达五六百份以上。在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核酸检测时间里,教职工志愿者们严谨地重复着单一的动作:扫码、询问核对姓名;在完成核酸信息采集工作后,他们脱下厚重的防护服,衣服、头发都已湿透,脸上也勒出了深深的口罩痕迹。“虽然有点累,但是能为校园防疫和师生健康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值得”“作为一名党员,有机会能成为‘大白’,为学校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觉得非常骄傲”。这些都是志愿者老师们的心声。
“我可以!安排我!”
“我可以!安排我!”这是在核酸检测组志愿者群里最显眼的发言。征集志愿者的通知一出,即使是在深夜凌晨,不到10分钟队伍就能集结完毕,真正的“一岗难求”。“现在校区人手不够,内忧外患,我们在校内的人有一份力就发一份光”
老师们见群里抢位的信息太多,就直接私信杨瑶,“我今天把小孩安置好了”“昨天我没排上,今天必须要排上我一次了”“不要让我‘下岗’”“我年轻,我去扫楼,扫两层”......尤其是新闻与传媒学院的杨琪老师,因为个子太高,穿着最大码的“大白”都不能完全防护好,所以只能放弃扫楼工作,但他依然没“闲”下来,每当进园区的核酸检测安排一出来,他总是第一个报名,甚至还在校医院当替补,随时待命。还有部分没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出征名单上的老师,在发布招募志愿者分装抗原的信息一出来时,立即报名,迅速赶到现场。从“三尺讲台”到抗“疫”战场,他们的人生因经历而厚重、因奉献而充实。
不得不单独提一下的“战神”们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医务不够、王宇来凑,扫码不够、王睿来凑!”这是核酸组公认的“双卷王”。在长期的合作中,两人越来越默契,将六百份采集检测在一个半小时内轻松完成,完成任务后立即支援其他园区,乐此不疲。若有扫楼任务,“双卷王”主动申请人数多、有挑战的楼层;两人表示,“双王”就是医者仁心、师者匠心的最佳结合。王睿老师会趁着休息的间隙,去给毕业班的孩子们送书、送药,打印资料,给需要物资的同学送生活用品,晚上又加入送饭志愿组……这样的动人瞬间不胜枚举!
除了“双卷王”,还有我们的战神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在前期和后期,义无反顾地成为扫楼的主力军。后期,前来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支援的医疗队全面撤退后,面对医务人员紧缺、高风险区急需扫楼的情景,战神们站了出来,历史与社会学院的何凯老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唐本镇老师、化学学院的胡晋川老师、宣传部的蔡童老师、财务处的韩维学老师、采购与招投标中心的何中飞老师......还有当仁不让的巾帼须眉,宣传部的胡帆老师、教师教育学院的陈霞老师、历史与社会学院的易桂花老师、新闻与传媒学院的史婷婷老师......还有战斗力最强的医务小分队,校医院的刘琴主任、彭景存护士长。教职工志愿者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为全体师生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温暖屏障。
既是指挥部更是战斗员
核酸检测专项工作组在副校长孟小军的统筹指挥下,在组长陈进东的带领下,既发挥指挥部的统筹协调安排作用,又和志愿者一道,持续战斗在最前线。
指挥部每天晚上召开总结会,复盘当天工作,自查存在问题,优化第二日工作方案。每天早上志愿者和医务人员集结时,孟小军副校长都要亲临现场参与指挥调度。在前期疫情形势严峻时,指挥部的全体成员与志愿者一道,下沉各个核酸检测点,协调调度核酸检测组的工作,根据需要,他们化身物资快递员,候补信息采集员……,他们的对讲机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待当日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他们根据结果,凌晨仍然在安排第二日的核酸检测工作。
指挥部如同一个承载着大量信息的“枢纽站”,为整个核酸检测的高效运转、精准调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工作组与54名志愿者戮力同心,上下拧成一股绳,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尽显重师人的作为与担当。
其中,带着两个孩子却从不要求特殊照顾的匡渝渝老师,腰伤反复却一直坚持的刘冰老师,身体不适却依然冲锋在前的田力老师,兼任网络处理的李国庆老师......,还有同时穿插于核酸组和送饭组的各个学院的老师们,他们从参与第一批志愿服务工作,一直默默坚守到最后。核酸组的工作,也得到了其它工作组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物资组为每天的核酸检测准备好医疗物资,学生处及时提供学生人数变动信息和优化核酸检测工作的建议,大大提高了效率;校团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为前来支援的校外医疗队提供保暖内衣、小吃大礼包,增加了医疗队伍的战斗力……
凝心聚力,守望互助,凝聚微光,便成星河。在疫情这场大考中,教职工志愿者们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担,使命在肩、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疫情宣战,持续推动了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正如校医院院长尹伟欣说的“大家都是天兵天将,把曾觉得千难万难的艰巨任务一起顶起了天,都是伟大的、无私的、勇敢的英雄!”
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志愿小组成员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万中伦、王睿、王燚、尹伟欣、田力、史婷婷、付文升、乐涛、包瑜、匡渝渝、朱树亭、刘冰、刘玺、刘琴、李国庆、李祚山、杨琪、杨瑶、杨思帆、杨洪梅、杨德刚、吴伟、何凯、何中飞、宋芳芳、张怡、张为民、张礼慧、张国建、阿力木、陈颇、陈霞、陈宇科、陈进东、欧林、易桂花、岳晓峰、周宏宇、郑志、胡帆、胡晋川、查直、段慧明、夏金星、凌孟华、唐本镇、曹明月、彭康洲、彭景存、韩维学、傅盛标、曾凡浏、蔡童、魏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