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9时,文学院“精是讲堂”第57期在汇贤楼113报告厅顺利开讲。辽宁社科院的二级研究员高翔受邀作题为“九一八事变与国难文学研究建构”的讲座,文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文学院副院长凌孟华教授主持讲座。
高翔指出,“九一八事变”是现代历史上日本公开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是中华民族被迫开始长达十四年抗战历程的重要起点,其内涵与外延、价值与意义,是值得被学术界加以重视与研究的一个领域。与之相关的“九一八国难文学”是“国难的文学证言”,是中国十四年文学抗战的先声,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于“九一八国难文学”这个如此广博而严肃的话题,高翔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对九一八国难文学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前提是对九一八文学的框架进行定义。为此,高翔从国难的内涵、九一八国难文学史提出的依据以及九一八事变的界说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了阐释。第二,指出九一八国难文学的特征是叙事的悲剧性、格调的战斗性、主题的崇高性、历史的认知性。第三,从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角度审视九一八国难文学,可以发现,九一八国难文学在中国的国难文学书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近现代国难文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第四,从文学记忆视域来考察九一八国难文学,可以发现,九一八国难文学是在文化背景下的回忆,有着从个人记忆走向集体记忆和民族记忆的过程,九一八国难文学也是真实可靠的记忆,是记忆中的想象。第五,九一八国难文学具有自己的历史逻辑与文学自洽性。第六,九一八国难文学是民族生存的活化石与对抗法西斯主义的文学。第七,九一八国难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生活的苦难叙事,但苦难不等于国难。第八,九一八国难文学渗透了反侵略的英雄叙事与民族意识。高翔指出,九一八国难文学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整理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让悲剧重演。
讲座现场,高翔还与在场师生亲切互动,并分享对“如何在历史的文学和文学的历史之中去寻求到一个平衡点”的深入理解。
来源:文学院
改稿:李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