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昌弋受邀作题为“基于课程思政的五重课堂教学逻辑”的学术讲座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3-03-19   点击数:

为助力马院学子全面理解课程思政,进一步增强其专业能力和素养,3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首届市级科研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杨昌弋于陈性初学术报告厅开展以“基于课程思政的五重课堂教学逻辑”为主题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土生教授主持讲座,学院2022级研究生、2021级本科生参加。

杨昌弋围绕目前课程思政的十个重要方面详细阐述了何为课程思政、为何要在课程中进行育德及教师应如何实现育德等问题,他结合现实社会和教育现状讲解课程思政,并鼓励学生打开思维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杨昌弋从国家视野、社会视野和教育变革三个角度向同学们呈现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深度转型带来了教育社会场域的深刻变革,价值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影响和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他指出,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实现政治自觉、专业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后,杨昌弋对当前的课堂革命、课程育德心态及课程育德困境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目前课堂上存在教育与教学相割裂、德育和智育被分离的状况,课程育德功能被长期弱化和边缘化,当前课程育德面临认知迷惑、认知偏见等众多问题。

针对“育什么德、拿什么育德以及怎样育德”这三个问题,杨昌表示,课程育德要带领学生领悟生活价值、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学科课程与社会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他从知识、过程、方法等八个角度提出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并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涵挖掘、教学过程酝酿等“六个到位”重点阐述了实现课程思政的基本途径。杨昌弋提出,准确把握大思政建设的五重课堂逻辑,即目标导向、动机驱动、身心和谐、全人发展、自觉生长逻辑,以此五重课堂逻辑帮助学生进行价值构建,实现德育立人。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