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重师】《光明日报》:铺设在舞台上的校园文化路——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话剧文化观感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   编辑:李若岩、何瑶   发布日期:2015-07-02   点击数:

演出话剧《归来》的场景,已经深深地铭刻在袁赫男的脑海里。话剧《归来》反映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兄弟姐妹8人留学归来后,在各自岗位上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在舞台上深情地朗诵“哪里有梦想,我们就让五星红旗在那里高高飘扬”时,扮演“男一号”的袁赫男每次都忍不住流泪。感动又有些伤感的情绪,既来自《归来》营造的氛围,又出于一个毕业生对母校的留恋与不舍。“4年的舞台经历给了我太多的人生体验,我希望自己和艺术团的所有‘团友’都能始终追随心中的梦想。”袁赫男说。

已经连续举办18届校园戏剧节的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是重庆拥有舞台艺术类社团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瞄准学生成人成才规划各类文化项目,铺设了一条师生在参与中成长的校园文化路。

文化沃土开出“五月的鲜花”

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是唯一一所连续5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的高校。2014年五四青年节,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重师师生表演的音诗画《青春之歌》,至今令人回味。在话剧《归来》的“女一号”扮演者朱希看来,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她说:“舞台给我的知识和体验甚至比书本还多,这些体验让我走向社会时心里很踏实。”

“大学要跟上时代的快节奏,但大学的文化需要扎扎实实的沉淀。”校党委书记邓卓明说,“我们希望以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重师先后成立了梦缘剧社、红帆剧社和紫藤话剧社;90年代,成立了禺风剧社和楠风剧社;进入21世纪,又先后出现了方舟剧社和石头剧社。学校定期请名师名家开设戏剧讲座,组织作品观摩和讨论,还经常邀请国家话剧院、中国芭蕾舞团等来校交流演出。长期积淀形成的戏剧文化传统,开阔了师生的文化视野,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在一年一度的校园戏剧节上,各学院参演的剧目超过了200个。

戏剧舞台精心彩排“戏如人生”

重师的戏剧,为什么能频频入选全国性会演?重师宣传部副部长徐赤是几台节目的编剧,他讲了一个故事:2011年排演戏剧《江姐》时,为了呈现“一个江姐倒下去,千万个江姐站起来”的效果,在造型师的帮助下,60名一模一样的“江姐”齐刷刷地出现在舞台上,就连在台下的家长,也无法认出谁是自己的女儿。这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作品,既用心,又有创意,令“五月的鲜花”节目评审组难以拒绝。

2012年,重师收到“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的邀请函后,组织了42名学生参加排练。后来由于演出人数的限制,只有30人能进京参加演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些已经知道自己选不上的同学,仍然认认真真地参加每一次排演。剧组在北京演出当天,被“淘汰”的12名同学集体发来短信:“预祝在京的同学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立教无类,以文化人。”重师校长周泽扬认为,正是戏剧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舞台艺术之花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重师的“舞台艺术之花”,年年灿烂绽放。徐赤改编的《寒夜》,2008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上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百合花》在2012年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作品一等奖。重师的校园内常年拥有约1000名学生舞台艺术骨干,他们和专业老师一道在校园里实践和传播戏剧理念,努力让全校师生感受到戏剧的美。

2014年重师“第四届非师范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周”,化学学院的《慧眼识汞》、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光立方》等作品,将技能展示与舞蹈、戏剧小品、时装秀、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剧目进行融合演出,让人耳目一新。重师戏剧文化“变单调刻板为生动活泼,变说教为浸润,变灌输为感召”的戏剧文化理念,促成了“编创即学习,舞台即课堂”的艺术氛围。(本报记者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陈凯姿)(《光明日报》2015年06月24日07版)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