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17时10分讯(吴洁 李婷婷 何婷)课堂上,讲授多门应用经济学核心课程;科研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胡兵在应用经济学领域硕果累累,但他依旧沉迷应用经济学,弯下腰,俯身“钻”进研究室里进行研究。
胡兵说,“科研是我的工作,但现在已变成我的一种习惯,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一开始研究,我就‘停’不下来了。”
“科研成为我同吃饭、喝水一样的习惯”
2006年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同年7月来到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经济管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十四年。但胡兵对应用经济学的热爱只增不减,科研工作也逐渐变成了他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的日常习惯。
14年,5000多个日夜,120000多个小时,作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方向带头人,胡兵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讲台和实验室里,他将应用经济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就现实中的经济现状和出现的经济难题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同时做好科研工作的传、帮、带,为青年学术骨干提供切实帮助。
这些年,胡兵陆续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研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他的研究成果曾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奖。
而最近,胡兵又把目光对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及政策研究。他和团队正探究在现今国际局势、国内环境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贸易产生哪些影响,从而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中肯的建议。
“教学治愈我的孤独”
对胡兵来说,科研工作中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新来过,他也偶尔感到孤独。但幸运的是,教学“治愈”了他的孤独,和学生们的相处给予他温暖,并为他在应用经济学继续深挖提供了前行的力量和新鲜的活力。
在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胡兵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而这些都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胡兵介绍,本科阶段的大部分学习偏理论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所以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针对这个情况,胡兵则常常用情景化的、生动化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经济学的“奥秘”。
开学第一课,胡兵总是这样向学生们说“大学可能是你第一次郑重地做出选择,而从现在起你面临的选择将越来越多。这时候,你得知道‘目标函数’,再列出‘约束条件’,你就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胡兵用形象比喻告诉学生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应用经济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共同探索者。”胡兵一直坚信这点。在他的课堂上,他与学生之间是“对等”的关系。胡兵从日常情景和简单假设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推导出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
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胡兵又常常说“我们之间不是单独的教与学关系,而是在‘合作’、‘探讨’。”他把论文指导看成一个自己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还经常找学生“开小灶儿”,给学生论文选题、实施提出中肯建议。
其中就有一位学生给胡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学生平时成绩优异,综合能力突出,但他在论文选题时也“犯了难”。胡兵主动找了他,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他的选题远远超出了当时他的知识储备和驾驭能力。
这时,胡兵赶紧给他提了个醒,让他静下来思考选题的可行性。思考过后,这位学生及时更换了适合自己的选题,全神贯注“攻克”这道关卡,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论文。
这次帮助也让胡兵获得了“意外之喜”。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胡兵和这位学生的思想不停“碰撞”出火花,学生不断涌出的新鲜想法和独辟蹊径的思路,也给胡兵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而这次与学生“亲密接触”也让胡兵看到了现在学生们越来越多元化的个性特质,给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转换的思路。
对此,胡兵调侃“毕业论文这道关呀,对于师生双方而言,是一种‘折磨’,也是一次‘收获’。”
胡兵本人不善言辞,但不影响学生们喜欢“黏”着他。直到现在,毕业多年的学生遇到难题还喜欢来找他请教。他还是那句“老话”,“遇到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应用经济学这片土地上,胡兵浇水施肥,为重庆市的应用经济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于胡兵而言,科研、教学充实着他的生活,也将长久地丰盈着他的内心。
相关链接: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