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新华网:“汉语桥”大赛全球总冠军戴庐可:以汉语为桥 走近中国文化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编辑:何瑶   发布日期:2020-11-12   点击数:

日前,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落幕,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比利时籍留学生戴庐可夺得比赛总冠军。

从小埋下的汉语种子

在“汉语桥”世界大赛中开出璀璨之花

1998年,戴庐可在比利时弗拉芒大区历史古镇比亨豪特出生。

小时候的记忆里,外祖父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教师,因为爱好学习了中文,还向自己介绍一些关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知识,在其耳濡目染下,8岁的戴庐可心里开始埋下汉语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戴庐可毅然选择比利时鲁汶大学中文系。当时家人认为学习中文很难,但他却觉得,“没关系,我可以试试!”于是,他每天练习发音、学写汉字、背诵诗歌、观看新闻。

随着对汉语的逐渐深入,心中想踏上那片热土的想法愈发强烈。带着这份期待,戴庐可第一次跟外祖父来到中国,先后去了北京、西安、内蒙古等地,壮丽的自然风光、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多彩的文化奇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用汉语跟当地人沟通时,戴庐可的心情溢于言表。“感觉很刺激,又非常有成就感。”后来,他的足迹越走越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

今年9月,戴庐可报名参加了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备战、参赛、晋级……他信心满满,一路“过关斩将”。在总决赛“我的中国故事”“同呼吸共命运”“巅峰对决”三个环节,戴庐可均出色地完成了作答。

由于精彩的表现,戴庐可从一名土生土长的弗拉芒少年,成长为“汉语桥”世界大赛的总冠军,将少时埋下的汉语种子浇灌,开出璀璨之花。

钟情白居易的送别诗

以汉语为“桥”,走近中国文化

从报名参赛,到获得冠军,一路走来,戴庐可收获颇多。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通过汉语、散文、诗歌、音乐等载体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推荐自己喜爱的中国文学作品时,戴庐可选择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他由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父亲的形象,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的现状。他说,这些年为了逐梦人生,经常性地离开故土、告别家人,踏上异国求学之旅。

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戴庐可总是情不能已,感同身受又情真意切。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独白,他以此为题材准备自己的参赛演讲稿,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情感共鸣,赢得现场评委的称赞。

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古代诗歌不得不读。对戴庐可来说,尤其钟情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别诗,而在这之中,一首五言绝句《南浦别》在他口中脱口而出。“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读到情深时,还不忘重复后两句。

“‘好去莫回头’,意思就是你要是离别的话,就别回头。我很喜欢他这类的送别诗,因为送别诗最适合我。”戴庐可说,自己经历了很多次离别,去远方,离开家乡,离开祖国,在读这些古代诗歌时,就会发现他们讲的话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来到山城与重师“结缘”

以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的视角发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2019年9月,戴庐可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到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深造学习,就读该校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语言高级班,正式开启了他与重师的缘分。

在校期间,他曾担任重师2020年外国留学生新年晚会的主持人,参加多项文化交流活动,结识了一群良师益友,学习上帮他学好汉语,领略到山城的魅力,感受重庆人的热情,当然还有重庆火锅的滚烫与“巴适”。

谈到未来,戴庐可希望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拍摄视频,做有意义的事情,更希望在未来可以创办一档《外国小伙看中国》的节目,以视频的方式采访记录外国青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以他们的视角去发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更好地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相关链接:新华网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