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章,1985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百年》《大河之舞》《尘世三部曲》《谁在敲门》等,另著有非虚构性文学《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及多部中篇小说、散文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奖、凤凰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系四川省天府文化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偶遇重师 结缘文学
1985年,高考分数超出重点大学录取线的罗伟章没有想到,由于当年实行师范院校首批录取制,他阴差阳错被重庆师范学院先录取了。为此,他非常失望。但是,在中文系学习一段时间,接触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的老师和同学后,他释怀了。他逐渐感觉到,与重师中文系的这次偶遇,或许恰恰是他人生的一次幸运。因为他发现,在这里汇聚了很多优秀人才,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了博学谨严的老师。
读书期间,令罗伟章最难忘的是每逢周末,与三五好友,去学校老校区中心花园的草坪上彻夜畅谈,各自朗读最近的作品,接受毫不留情的批评或发自内心的赞美。每次小聚后,他都会觉得自己又收获了许多关于写作亦或是人生的成长经验。而他的文学创作之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落地,生根,发芽的。
这四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恩师们,他们人生丰饶,见识渊深,执手相授,诲人不倦,既为人师,亦为挚友。时至今日,罗伟章仍与恩师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他永远感怀恩师对自己的教育与培养,他称在重师的学习经历是他人生的无价之宝。正是因为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罗伟章热爱重庆这座城市,其长篇作品《太阳底下》《下庄村的道路》,都是对重庆的直接书写。
生活启蒙 叙事求真
“文学的启蒙,先是生活启蒙。”罗伟章说,“生活肯定是最有力量的启蒙老师,这种启蒙是根本性的。”罗伟章的老家在四川省宣汉县,那里属大巴山余脉,土黄天青,出石头和荒草,不大出庄稼。在他很小的时候,那里发生过一场天灾,近百日滴雨未落,田土里颗粒无收。这段饥饿的日子,在罗伟章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他说:“许多人都在赞美蓝天,但我看到蓝天,就会想起那段日子,就有饥饿的感觉。”这一生命的成长历程与他后来作为作家的命运紧紧勾连在了一起。
生活的启蒙让罗伟章意识到真实的力量,指引着他不断去探测人世间的弱处、低处和暗处。他主张“没有来路又没有去向的现实主义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他用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又带领读者从作品中看到更加辽远的现实,更加深厚的生活。他写底层,但他又从来都不只是为写底层而写底层,他的笔触抵达了更深远的境界。他书写乡村的厚重与美好,却也从不避讳它的蛮横与势利,有眷恋但不是一味地颂扬,有怀疑但不是简单地批判。他说:“小说是要表达某种意义的,而这种意义,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几个人的意义,而是能够引起共鸣的意义。”罗伟章总是在沉着的叙述中,从容不迫地展示出引人深思的艺术说服力。在他专事写作几年后,引起著名批评家雷达的深切关注,称他是“在近年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他因《饥饿百年》《大嫂谣》《我们的路》等一系列作品,成为“底层叙事”代表作家之一。
赤子之心 笔耕不辍
永远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关注时代,观照底层命运,观照个体生命,永远坚信“真实”是打动人心的最根本力量。罗伟章在创作路上,始终保持着心灵的强度与纯度,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断深耕细作。
他的《我们的路》《我们能够拯救谁》《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谁在敲门》等,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扬子江文学评论》《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等全国小说排行榜,《谁在敲门》《隐秘史》等入选《当代》长篇小说五佳、《长篇小说选刊》金榜领衔作品、亚洲好书榜、《亚洲周刊》十大好书等。丰硕的文学成果让他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凤凰文学奖、高晓声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文学奖励。《大河之舞》《我们的路》《凉山叙事》等,译有英语、韩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版本,《谁在敲门》即将译为英文出版。
未来,罗伟章还将坚持用写作认识和表达世界,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