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巴蜀青年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一名19岁青年斩获新人奖,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叫王唯州,高中时期就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形象》,是中国90后写手中的杰出代表。目前就读于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文学院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的王唯州,从不认为自己是年少出名,他选择了低调,在文学的道路上,持卷编织梦想,执笔耕耘人生。
捕捉《形象》,写作缘起生命的偶然
王唯州与写作结缘可以追溯到他的小学。“那时只是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杂志上,有一种小小的荣誉感。”小学便已在《课堂内外》发表作品的王唯州坦言,自己起初对文学和写作并无过多热爱,仅是因为自身天赋和父母的期望。而就在初三暑假,一本《我的名字叫红》的小说闯入了王唯州的生活,真正开启了他的“文学大门”。
受小说多视角的写作风格影响,王唯州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说作者奥尔罕·帕慕克也成了他最喜爱的作家。拜读着文学大师的优秀著作,王唯州暗暗地想,自己为什么不尝试着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想要写作”的念头第一次在他的心里萌芽。没想到的是,这个起初只是“萌芽”的念头在高中三年后便真正“开花”。“高中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那时我经常得A+,这极大的激励了我的写作欲望。”老师的认可使得王唯州越来越喜爱写作,已经读遍帕慕克所有中译本著作的他,对文学的狂热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阅读海量的中外文学著作,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王唯州开始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09年,一本名叫《形象》的随笔小说出版问世,王唯州一跃成为了“文坛新星”。
泛舟书海,阅读成为生命的必然
“某天,我读了一本书,我的一生从此改变”。谈到对于阅读的理解时,王唯州引用了帕慕克在《新人生》中的一句话。他说,自己一直坚持着每周买两三本书的习惯,其中有悬疑推理,也有散文随笔,他希望通过涉猎不同题材的文学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写作风格。
面对人们质疑“90后”缺乏社会经验,思想肤浅的声音,王唯州有着自己的回应:“人生需要实践的直接经验,但阅读的间接经验也不可或缺。”他认为,单一地强调读书或实践都不足以促进个人发展,当社会实践机会有限的时候,看书阅读便是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将阅读作为生活乐趣的王唯州说,静下心来看书,可以让人直面自己的内心,从不同作家的视角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社会经验无法比拟的。
忠于自我,文学将是生命的坚守
如今已是一名大一学生的王唯州,生活基本上是教室、餐厅、寝室的“三点一线”,课余时间他都用来看书和写作,偶尔也会一个人去看场电影。比起其他同学喧嚣热闹的大学生活,王唯州更喜欢独处,在他身上有着一份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当问及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单调乏味时,王唯州摇头,对他而言,有书看,有文章写,便使他的内心充实丰盈。
目前,王唯州在为《新作文》杂志长期撰写读书专栏,推荐优秀的文学著作,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我希望大学的每一年都能有自己的不同作品。”对写作不懈追求的王唯州正在着手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感到体力不胜或压力过大,但王唯州却从不倦怠,“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
从单一追求词藻到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的融入个人思想和平实叙述,王唯州一直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改进突破,思想和笔触也随着时间的沉淀逐渐褪去青涩。谈到文学市场化的问题时,王唯州坦言,作家考虑读者需求和市场导向很正常,但自己绝不会为了出版商要什么,而写什么。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王唯州有考研深造的打算。“就想能够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王唯州在采访最后这样说道。(记者 周舒曼 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