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促改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编者按: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11月12日闭幕,会议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中心组组织了集体学习,中心组成员从理论分析和精神践行等角度分享了学习心得。各二级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本报现选登部分老师撰写的相关理论文章。
用“决定性”代替“基础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全新定位
陈洪,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学院院长,兼任重庆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人选。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在《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主编专著、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共3项。曾获重庆市“两课”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和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首届教学贡献奖、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等荣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必须首先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全新定位无疑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创新的一大亮点。
第一,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会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改变了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如同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一样,用“决定性作用”代替“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标志着我们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会起到“四个有利于”的作用,即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讲得非常透彻。他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此,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是构建经济体制时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由此可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第二,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到了新的理论和实践高度。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克服目前各类市场的不规范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第三,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添了新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作了强调,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一是突出地位,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二是凸显公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三是明确方向,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公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各项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我们用市场的眼光来反思我们的各项工作,比如招生和专业设置要与就业紧密挂钩,师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下达明确的任务并与奖惩紧密挂钩,绩效的考核与目标的达成要紧密挂钩。真正把权、责、任、利统一起来,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成为考核各项工作的“晴雨表”。
第二,管理职能必须转变为服务。既然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那么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必须向服务型转变,让全体管理者为教师和学生做好“八个服务”,即服务意识高起点、服务态度高规格、服务环境高标准、服务纪律高要求、服务效率高节奏、服务质量高水平、服务结果高成效、服务形象高品位。“八个服务”目标的实现,必将极大地推进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第三,强化制度建设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改革,到2020年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各项工作也都必须纳入制度化,只有强化制度建设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才能真正实现规范、有序地发展。
第四,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与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因此,我们要直面学校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怕丢丑,敢于揭短,让大家知道困难所在、问题所在,同时痛下决心,真正有效地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正如总书记所说,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明志,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作有《师范生免费体现教育公共特性》、《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的思考》、《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等,曾主持或主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和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项目15项,曾获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高校优秀辅导员”,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特殊的命题句式,一个承前、一个启后,都以极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在创造着历史、启迪着未来。
1958年1月,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的第22条,后以“又红又专”为题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更新理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聚焦高校,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还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倒逼”意为“迫使”、“推动”。这种敢于亮丑,直面问题的无畏精神体现了党中央的改革勇气和政治智慧。
二是提振精神。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高校成为各种思潮、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激烈交锋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凝心聚力、敢于担当,把“中国梦”与“改革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是善于学习。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学子应自觉践行“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学风。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而不倦、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工作上才会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才会有新办法,才能为解放思想和提高认识提供支撑与动力。这就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这次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回顾一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做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学习解放思想,学习汇聚共识,学习增强动力。
四是贵在行动。当前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校“加快提档升级,促进内涵发展”的新背景,“围绕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围绕成长成才,着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新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1、《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中民营经济约占70%,学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不一定要在传统的体制内择业;2、《决定》指出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因此,大学生要改变“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套房”的职业选择观;3、《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信等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这对“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此,积极构建“三三三”(职业认同感、从业使命感、队伍归属感,学习型、研究型、领导型,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工作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为重要。
五大工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申仁洪,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教育研究》等学科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教育部教师教育师范项目、重庆市特色专业“特殊教育”、重庆市特殊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重庆市精品课程“特殊教育学”建设。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12项,先后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曾获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理论人才“巴渝新秀”等荣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须注意系统性、关联性,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本文拟以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五大工程为突破口,立足学生学习本位、教师职业本位、行业企业本位、社会需求本位,探索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途径。
一、专业特色与竞争力提振工程
一是实施专业评估与专业结构调整计划。研究修订《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本科专业评估方案》与《一分三块(中国)官方网站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本科专业评估。重点支持优秀专业,减少招生或停办不合格的专业,逐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二是实施师范专业特色提振计划。继续拓展中学卓越教师培养,通过建立“高校-区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联盟,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以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为抓手,开展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探索“四双”(培养目标要求“双师型”素质、培养计划突出“双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实行“双证书”制度、实习场地采取“双基地”建设)本科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为平台,探索国际汉语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统筹研究统一考试条件下的教师教育改革,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积极准备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三是实施非师范专业核心竞争力提振计划。进一步拓展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在非师范专业中选择2-5个专业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强非师范专业的竞争力。四是实施专业开放办学试点计划。选择部分优势专业,鼓励开展海外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境外实习、境外就业等形式多样的开放合作办学试点。
二、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优质课程教材资源建设计划。通过遴选改编、后期资助、立项建设等方式,支持建设100门左右优质课程教材资源。二是实施通识课改革计划。以现有优质课程为主体,建立学科门类齐全、体系分类合理、内涵精彩丰富的通识课程体系;择优推广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s),开展学生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网络公开课程证书的学分认证试点;增强尔雅精品网络通识课程使用效率;继续开展百名教授、博士上通识选修课活动;在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多样化、高质量、效果好的通识课教学形式。实施专业课程标准研制和专业导论课开设计划:各专业以系(教研室)为单位,研究制定本专业5-10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解决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复、交叉问题。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形成系统的专业认知,掌握有效的专业学习方法。
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工程
一是实施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每个专业找2-3门课程,探索应用微课、翻转课堂、启发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发现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试点。二是实施考试评价方式改革计划。选择部分专业,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闭卷、半开卷、论文、分段式论文+答辩、小组项目设计、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进行改革试点。
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工程
一是实施教师与行业专家交流互聘“双百计划”。选派100名青年教师交流到中小学幼儿园、职业院校或行业企事业单位任职,选聘100名行业专家到学校参与讲授专业主干课程。二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开展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观摩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三是教风建设促进计划。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资格审查制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技能竞赛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制度、课程助教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与教学单项奖励制度。
五、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实习实践标准研制与应用计划。建立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专业实习实践考核标准,规范学生实习环节,提高实习质量。二是学生实践技能养成性训练计划。探究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改革,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将传统的一次性实习提升为养成性实践,研制并出台教学技能训练体系与方案。三是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推进老旧落后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升级、新办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完善教学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探索与部属师范大学或其他地方师范院校共建、共享、共用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的新模式。每个非师范专业建立2-3个稳定的、优质的实习基地,依托合作办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四是毕业设计(论文)改革计划。建立不同大类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标准体系,增强毕业论文(设计)与行业、职业应用能力的有机衔接,探索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多样化。五是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制度实施计划。建立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制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陈道平,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消费者行为、渠道管理、预测与决策、金融工程。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战略管理》、《应用数理统计》、《证券投资原理》、《技术经济学》、《金融工程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曾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理统计与管理》、《消费经济》、《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或主研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在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中至关重要。
一、市场与市场经济的简要回顾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活动或交换的场所,存在的时间较早,但作为以市场为主来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则不过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由市场经济一般指完全由市场力量来自发进行调节的一种经济,这一阶段采取的是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政策,整个经济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运行。在理论上,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而使经济自动达到均衡,因而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至此,市场经济进入了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
我国对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漫长过程。197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90年代初,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十六大则提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此次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表明在以后的改革进程中,政府将划清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杜绝不合理的干预行为。
二、现代市场体系离不开宏观调控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指资源靠市场进行配置、经济行为主体权责明确、市场中强调公平竞争以及有效的宏观调控。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如家庭、企业和政府的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法则制约和相关法律保障,赋予行为主体相应的权、责、利有助于使其成为具有明确收益与风险意识的不同利益主体。如果经济行为主体的权、责、利界定不清楚,那么主体特别是企业这一微观层次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自主性市场竞争主体,主体在市场中也就不可能真正全心全意地敬畏市场法则和相关法律,企业在市场中也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因为竞争有可能是不公平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特别强调竞争的公平性,为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政府应该从法律上创造出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只有把各市场利益主体的活动都纳入到法律的框架内,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既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运行的,同时又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节,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保护经济发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便成为经常的、稳定的体制要求,政府能够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有限的干预和调控。
三、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我国的现有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存在资源配置效能低下、价格形成机制行政化、产权制度不清晰、垄断较为普遍等现象。总体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因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首先应完善商品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动脉,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和其它要素市场的营运状况。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建立发债机构和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规范股票的发行和上市,并逐步扩大规模,货币市场要发展规范的银行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集资、拆借等融资活动,防止金融风险。第三,改革劳动制度,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第四,进一步发展技术、信息市场,重点完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技术成果有偿转让,实现技术产品和信息商品化、产业化,推动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五,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积极融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健全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等方面的规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带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最优方案要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来确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以系统化的思维找准和着力解决关联性问题,改革就一定会成功。